中國不僅是胃癌高發大國,還是胃癌死亡大國。這不是因為中國人的人種與外國人有區別,更多的是和飲食習慣以及篩查防控措施有關。
胃癌是東亞地區的特色癌癥,發病率可達32.1/10萬人,死亡率則為13.2/10萬人,其中日本和韓國的發病率高居世界榜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2018年全球有100萬例新發胃癌,同時超過78萬將會因胃癌而死亡,胃癌是發病率第五高、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癥。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在東亞(例如日本和韓國),胃癌發病率明顯升高,而北美、北歐和非洲發病率則是在較低水平。中國胃癌發病人數占全球所有胃癌新發病例的40%以上。
因此,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小伙伴們最關心的胃腸癌篩查和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對胃癌的篩查,很多人不愿意做,根本原因是感覺比較不舒服,那么可能就會產生一個疑惑,現在影像學都這么發達了,也有磁共振,也有低劑量的螺旋CT、B超,那為什么對胃癌和腸癌不可以用這種非侵入式影像的檢測進行早篩呢?
以目前的檢測手段,對于早期的胃癌和早期的腸癌,任何非侵入的篩查方式都不能替代胃鏡和腸鏡的作用!至少短時間內還是不能替代的,外部的影像學其精度可能不足以發現早期的病變。
可能很多人會說,現在有一種“胃鏡膠囊”,無痛苦,整個胃部都能觀測到,難道不可以用于胃癌早篩嗎?
其實,臨床中胃鏡膠囊主要是做小腸檢測的,因為小腸有兩頭夠不著的地方,而且腔道相對來講比較窄,所以觀測時會比較單一,你只要把腸道準備好,就可以觀測的比較完整。
但是對于胃部來說就不一樣了,因為胃腔里面皺褶比較多,特別是對于一些早期的病變,你必須要用氣體把褶皺沖平,然后每一個地方都要看全,而我們的胃腔相對來講是比較大的。
因此目前的這種膠囊胃鏡是不能替代現有的光導纖維內科鏡的。
當然了膠囊胃鏡有它自身的特點,比如說像小腸我們達不到的,它的優勢就非常的明顯。
當然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就比較忌諱做胃鏡,這個時候可以用膠囊胃鏡作為一個臨時的替代,但是實際上如果從敏感度和特異性來講,它是不如內窺鏡的,
還有一個就是膠囊胃鏡現在還做不了活檢,而對于胃鏡我們可以直視下來活檢,不單純是看它的部位,或者看它的大小和范圍,同時我們還能把它的組織取出來來定性,所以目前還是不能替代的,膠囊胃鏡的局限性還是非常明顯的。
目前很多小伙伴對腸癌非常關心,尤其是現代人各種飲食不規律、不健康,導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
所以很多人身體但凡出點癥狀就疑神疑鬼,覺得是腸癌的早期癥狀,再加上現在各種自媒體的科普,導致大家更是害怕,尤其是有“脹氣”、“便秘”、“痔瘡”、“頻繁的放屁”等癥狀的朋友更是隱隱擔心,那么這些癥狀跟腸癌有關嗎?
其實這四種癥狀中,“痔瘡”并不是一個癥狀而是一種病,如果把“痔瘡”換成“便血”,那么這四種癥狀都有可能跟腸癌有關,但是又不能說有了這個癥狀就一定是腸癌,
其實在所有有這些癥狀的人當中,真正是腸癌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大概只有10%左右的人,最后發現是腸癌,而更多的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問題導致的這些癥狀,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的害怕和擔心。
不管是胃癌還是腸癌,在早期其實很難有自己感覺到的非常明顯的癥狀,可能有一些蛛絲馬跡,但是如果你要想放心的話,還是要去做腸鏡,去做胃鏡,才能夠更加精準的了解是不是有早期的病變。
前段時間碰到一位朋友,他說他認識一位老藝術家,今年已經80多歲了,這個藝術家發現胃癌的時候可能比較早,但這位藝術家胃切的已經只剩下很小的一塊了,
現在10多年過去了,他現在僅僅是少食多餐,每頓飯不能吃太多,因為胃已經很小了,每天餓了就吃點,餓了就吃點,可是精神狀態卻非常好,那么,這位朋友就問我是不是現在胃癌術后的恢復情況整體都是相當樂觀的?
其實對于一些早中期的胃癌病人,實際上手術還是他的最重要的根治手段。那么剛剛說的這位藝術家,他主要可能是胃大部切除,留了很少的一部分,五分之二不到。
但實際上現在還有一種叫“全胃切除”,如果他的病變范圍相對來講比較大,或者是跟遺傳相關的,可能就要把全胃切除,
全胃切除的這些病人,我們可以用“腸代胃”來給他做這種消化道結構的重建,這些病人實際上是可以生存得非常好的,只要他腫瘤不復發轉移,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健康長壽。
只是他可能不像一般的人那么胖,相對來講是比較瘦的,但是他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你是看不出來,他是一個胃癌術后的病人。
以前就碰到過一對夫妻,他們倆都是胃癌,一個是全胃切除,一個是部分切除,都已經90歲左右,兩個人生活的都很好。
實際上這種消化道的結構重建以后,它完全可以滿足身體整個的進食和消化吸收的功能。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惑,全胃切除后,要造一個人工的胃,但是人工的胃又如何分泌胃液呢?沒有胃液又如何消化食物呢?
正常來說,全胃切除以后,病人的胃里面分泌的消化酶相對來講很缺乏,所以有些病人在開始的階段,他的飲食消化的能力會比原來的正常狀態下較弱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醫生會給病人補充一些消化酶,但實際上如果在整個的結構重建以后,病人可以通過飲食的調節,就是飲食的平衡的分布,把這種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進行改變,他完全可以適應,
因為我們還有大量的從膽道分泌的膽汁,還有胰液的消化酶,它可以大部分替代原來的消化功能。
而通過這種消化道重建,它是用腸代胃,就慢慢的他那種儲存的能力也有了一些改變,所以說是完全可以代償的。
人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儀器,比我們現在所有的人工的儀器都要精密,所以他可以通過這種自我的調整來修復這種改變或者來改善這種狀態。
腸癌是不是首選的也是做手術切除?
其實任何一個癌種,我們首先要明確它的分期,通常我們會說一期、二期、三期都算是局部進展期腸癌,一期算是早期腸癌,那么如果已經超出了腸的范圍,變四期了,已經有轉移了,治療方式其實是不一樣的。
那么一期、二期、三期來講,絕大部分都是應該用手術,或者在手術以后加一些適當的輔助化療,大概就可以治愈大部分的病人。
但是到了四期病人,實際上現在的主張如果不是有癥狀的話,比如說腸梗阻、腸道出血,沒有這些癥狀的人,首先還是應該接受一些藥物的治療。
這個時候用藥物治療不僅可以治療腸道的腫瘤,還可以治療腸道已經轉移到肝臟、肺部等其它地方的腫瘤,它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而這種全身性的治療對四期病人來講,其實是最必須的。
甚至有時候在四期病人經過全身心的治療以后,他的腫瘤治療效果比較好,它逐步的又被轉化成一個可以局部切除、局部治療的腫瘤了,那個時候我們再用手術的方法去治療。
所以腸癌整體來講,對一二三期患者應以手術治療為主,而對四期病人來講,其實是藥物治療為主。
大家都知道,腸道比較長,并不像胃切了之后還要腸代胃,那么腸子是不是切了就切了?如果切干凈了,復發的幾率是不是也偏低?
實際上小腸腫瘤本身很少見,其實真正的腸道腫瘤主要是結腸跟直腸,所以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大腸。
那么大腸它的主要功能是儲存糞便以及吸收水分,而我們手術的時候常常又不至于把所有的大腸切掉,比如說右邊或者左邊切右半結腸、左半結腸就可以可以了。
那么比較麻煩的是靠近肛門的腫瘤,比如說在肛門一般8公分、7公分以下的腫瘤,如果是比較晚期的,如果做手術可能就會需要做一個人工肛門,那個時候糞便的改道,
就是說做腸道造口,那么這個糞便就要從肚子上另外做一個口排出來,那么有些病人常常就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手術,而這種情況下,也不一定非要做手術,
可以用一些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藥物治療等等,把腫瘤變成比較早期的,甚至有時候把腫瘤基本上打沒有了,這樣就有可能可以提高把肛門保留下來的比例。
當然也有一些治療效果不好,而它又是非常的低,那就沒有辦法還是要接受手術治療,這個時候就要把肛門毀損掉了。
所以對所有的腸癌患者來講,可能大概3/4的病人都是會用到手術治療的,大概有1/4的病人或者是開始比較晚期的,基本上也沒有機會手術了,直接用藥物治療或者放射治療進行。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