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統計:中國的腸胃病患者高達1.2億,更麻煩的是,胃腸道疾病的種類也多——慢性腸炎、結腸炎、慢性胃炎、胃竇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
但因胃和腸過于“親密”,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混淆,比如出現腹痛,你能分清到底是胃病了,還是腸道出問題了嗎?
胃病與腸道病,你分得清嗎?
1.疼痛部位不同
一般認為肚臍水平以上、劍突(兩側肋骨下緣在胸部正中間交界處,突出的一塊軟骨)水平以下的中上腹部疼痛,多為胃痛,胃病可能較大。
但要注意的是,從部位上區分胃痛不太準確,像膽囊疾病、胰腺炎等也可能出現中上腹部疼痛。
而腸有大腸、小腸,它們分布在整個腹部,疼痛的部位也不固定。比如:個人胖瘦、結構差異等,即便是同樣的疾病,出現疼痛的部位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2.癥狀有異
胃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是鈍痛、絞痛,讓人坐立難安的,且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反酸燒心、噯氣、打嗝等,常發生在進食后;
而腸道病以痙攣性的疼痛為主,一陣陣發作,無規律,可能會伴有便意或排稀便等癥狀,有時排完后不適癥狀會緩解。
舉例來說,胃潰瘍飯后會出現惡心、嘔吐、積食感;十二指腸潰瘍會在空腹時出現疼痛,吃點東西會緩解,且常伴有反酸感。
若無法鑒別是胃不舒服還是腸道問題,最好到消化內科進行檢查,明確診斷,有需要時,可遵醫囑做胃鏡、腸鏡檢查。
胃腸道疾病雖然常見,但若是任其發展,也可能形成癌癥,特別是以下幾類疾病:
3類胃病易變癌
(1)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公認的胃癌前疾病,但其發展為胃癌,中間還要經過腸化生、異型增生兩個階段。
總的來說,萎縮和腸化生雖有一定的癌變率,但癌變過程比較長,癌變機率也比較低;
但當病情進一步發展致異型增生,癌變率就明顯增高;由輕度異型增生到中度再到重度異型增生時,癌變機率更是快速上升。
(2)胃潰瘍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有一層黏膜保護屏障,能夠保護胃粘膜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腐蝕。但當一些因素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導致胃組織受損時,就可能形成了胃潰瘍。
如果胃潰瘍反反復復,也有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典型增生,從而有癌變的風險。
調查顯示,胃潰瘍患者有2%-3%可能會成為胃癌。其中,直徑在2厘米以上的潰瘍患者,癌變可能性更大。
(3)胃息肉
胃息肉主要分為兩大類——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也被稱為“癌前病變”,癌變率高達10%-30%;而若增生性息肉長大,還伴有消化不良、腹痛等不適癥狀,甚至便血,癌變幾率就比較大了。
另外,若息肉直徑大于2厘米,轉變成惡性腫瘤的風險可高達50%!
出現以上三種胃部病變,一定要積極治療、隨訪復查,以防癌變的可能。
胃癌的預警信號
①長期頻繁打嗝;
②便血或黑便;
③總是食欲不振、惡心反胃,短時間內體重下降明顯;
④胃痛,且每次胃痛時間會延長,止痛藥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