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8歲,卻得了晚期癌。”大軍是一個腫瘤科醫生,跟我聊天時,說起近期的診室病例。
病人名叫小琳(化名),是典型的上班族,4個月前因為便血找到了大軍,當時看情況不對,建議他做個腸鏡,可不知為何,她果斷拒絕。
4個月后再看到她時,整個人虛弱得不成樣子,檢查結果顯示,腸癌晚期,短短4個月,病程發展之快,讓人感嘆。
“其實小琳并不是個例,現在每個月我都會接診好幾個年輕的癌癥患者。”大軍感嘆道。
為什么腸癌發展得這么快?
·腸鏡普及率不高,很多人對這個檢查方式還很抗拒
關于腸道健康的篩查,腸鏡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很多人會覺得腸鏡入口在肛門,不論從身體的感受還是心理上的感受,都會產生抗拒,能不做都盡量避免不做。
·腸癌早期誤診率高
腸癌之所以難治愈,是因為許多患者被發現時,已經是腸癌中晚期。腸癌與便血的發病位置相似,一樣都有便中帶血的癥狀,幾乎所有患者最初都會認為是患了痔瘡,早期腸癌被誤診為痔瘡的概率非常高。
腸癌其實是“吃”出來的毛病
“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天津市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科主任孔大陸預計未來大腸癌發病率仍有升高趨勢。
當前青年人的食譜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問題,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
當代年輕人追求方便、美味,麥當勞、肯德基這類的快餐經常門庭若市,而長期食用高脂類食品,身體又沒有攝入足夠的蔬菜水果,膳食纖維的缺乏不利于人體食物的消化和脂肪分解。
另外,許多年輕的白領,經常加班久坐,而且不注重運動鍛煉,腸道蠕動減緩引起腸壁排便紊亂,身體的毒素在腸道內長時間滯留無形中造成了腸道負擔,大腸癌發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
便便變了,要小心腸癌發作
區分痔瘡和腸癌可以通過排泄物判斷,痔瘡患者對大便習慣影響不大,排便時肛門有異物感,發脹,有時伴有脹痛。
而腸癌患者大便習慣有明顯改變,大便次數增多,有排便不盡,也可能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進行。
如果大便異常持續兩周以上,一定要及時就醫,包括:大便習慣改變,如慢性便秘、慢性腹瀉、大便不定時等;大便性狀改變,如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如粘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十幾塊錢就能早期發現腸癌
我國結直腸癌的早診率不到10%,而在美國是25%,很多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
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僅為7%,而早期患者的治療效果相當好,90%以上的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就能治愈,不用化療。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主任醫師潘志忠強調,早期發現腸癌,體檢至關重要!“結直腸癌專科體檢,非常強調肛門指檢。”
他解釋,肛門指檢非常簡單,由于70%的中國患者的直腸癌都很低位,距離肛門很近,通過肛門指檢就能摸到。而且被檢查者沒有痛苦,而且費用低廉,是發現直腸癌的利器。
腸癌雖是高發性惡性腫瘤,但它是可防可治的,可防的關鍵在于飲食和運動,可治的關鍵則在于早期發現。
特別建議有結直腸息肉史或結直腸癌病史、慢性腸炎、長期飲酒或高脂飲食、長期坐位工作且缺乏運動的高危人群,可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參考資料:
[1]《早期大腸癌和痔瘡癥狀相似,80%的大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株洲市二醫院.2017-05-19
[2]《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合理飲食和運動是防控關鍵》.科技日報.2019-08-22
[3]《十幾塊錢就能早期發現腸癌》.廣州日報.2015-04-2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