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所有癌癥病發率與病死率排名第一的肺癌,始終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在打造的肺癌患者群中,很多肺癌病友及其家屬對自身的疾病都一知半解,或茫然無措、或惶恐不安,經常會問我們的醫療管家一些非常淺顯的問題,基于此今天為大家普及一下癌友們最關心的肺癌科普!
肺癌的分類
在肺癌大家族中,大約15% 的肺癌為小細胞肺癌,之所以被稱為小細胞肺癌是因為此種癌細胞在顯微鏡下看起來較小。小細胞肺癌絕大多數是由吸煙引起的,也有極少案例從未有吸煙史;它通常生長與擴散速度很快,是存活率最差的肺癌。
而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種類,大約占肺癌患者的85%,其中又可細分為3 種:
(1)鱗狀細胞癌:25% ~ 30% 的肺癌患者為鱗狀細胞癌,這些癌細胞早期是由呼吸道中的鱗狀細胞發展而成。此種癌癥與吸煙的關系非常密切,常被發現在肺的中心部分,接近主要呼吸道。
(2)腺癌:約40% 肺癌患者為腺癌。此種癌癥主要發生在現行或過去的吸煙者,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未吸煙者所罹患的肺癌絕大部分也為肺腺癌;另外,相較于其他種類的肺癌,此種肺癌的患者通常較年輕。肺腺癌通常生長速度較慢,被發現時腫瘤多半較小細胞肺癌或鱗狀細胞癌小,但有些患者即使腫瘤不大,仍可能會出現遠處轉移。
(3)大細胞癌:此種癌癥占肺癌的10% ~ 15%,它可能發生在肺的任何部位,通常生長及擴散速度較快,導致治療的難度增加。
肺癌的現狀
世界衛生組織《2014 年世界癌癥報告》指出:2012 年全球約有1 400 萬癌癥新發病例和820萬癌癥死亡病例,其中肺癌全球約有182萬新發病例和159萬死亡病例,占病死率的第1 位。在中國則有306 萬癌癥新發病例與220 萬癌癥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新發病例約有65 萬,死亡病例則有約59 萬,也是排在中國癌癥的第一 位,足見肺癌的預防、治療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肺癌的致病原因
雖然目前肺癌的確定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從臨床與各種研究方法可得知,肺癌的病因與下列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
(1)吸煙。抽煙是造成小細胞肺癌和鱗狀細胞癌的最主要病因,大部分小細胞肺癌和鱗狀細胞癌的患者是由于吸煙或是暴露于二手煙所致。抽煙無疑是肺癌最強的風險因素,不過它也常與其他因素產生相互作用。
(2)外在環境因素。
放射性致癌物—氡、礦物致癌物—石棉、油煙、二手煙、某些化學物質或空氣中漂浮的顆粒物(PM2.5)等,長期接觸此類物質,都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3)慢性肺部病變。
(4)家族史。本人曾有癌癥史或是家族中曾經有人罹患癌癥,得肺癌的概率也比較高。
肺癌的癥狀與警示
大部分的肺癌在初期沒有任何癥狀,大多是在體檢做胸部X 線檢查時發現,若是及早找醫生檢查出肺癌,早期治療的效果較好。以下癥狀大多是因為腫瘤變大影響身體狀況,也可能是肺癌之外的原因引起,但若有以下癥狀,建議還是盡早找醫生進行診斷與治療。
(1)不斷地咳嗽,甚至越來越嚴重。
(2)咳嗽咳出血或是鐵銹色的痰。
(3)在深呼吸、咳嗽或大笑時會感到胸痛。
(4)喉嚨嘶啞。
(5)體重下降與食欲缺乏。
(6)呼吸急促。
(7)感覺疲累或虛弱。
(8)支氣管炎或肺炎等感染癥狀持續不好或不斷復發。
(9)新發病例呼吸有喘鳴聲。
(10)電解質不平衡(如血鈉過低)。
(11)上腔靜脈綜合征:臉部、頸部及兩側上肢腫脹。
如何預防肺癌?
(1)遠離香煙:無論是抽煙或是二手煙都要遠離,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罹患肺癌的機會,若您正在吸煙,越早戒煙就可以減少更多罹患肺癌的機會并增加您的壽命。
(2)避免暴露在致癌因素中:氡、石棉、油煙和空氣污染等,減少暴露在這些因素的機會就能減少罹患肺癌的機會。
(3)健康的飲食: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并增加蔬菜與水果類攝取,能夠增強身體的抗氧化能力,達到防癌的效果,不過這些蔬果防癌的正面效果還是無法抵消致癌物質的負面效果。因此,避免接觸致癌物質還是很重要的。此外,蔬菜水果的防癌效果并沒有辦法被營養補充劑(如綜合維生素)取代,均衡飲食才是最有效的。
(4)美國疾病管制署建議:若“同時符合”以下情況者,每年應接受肺癌篩檢:
① 重度煙癮:重度煙癮指的是30 包/ 月以上,例:每天1包抽30 年或每天2 包抽15 年或每天3 包抽10 年,以此類推。
② 現仍在吸煙或是過去15 年內才戒煙。
③ 年齡介于55 ~ 80 歲。
篩檢方式則建議每年找醫師執行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而若戒煙超過15 年以上或發生任何可能會影響壽命的健康問題則應停止繼續篩檢。
肺癌的分期
第1a 期:直徑小于3 cm, 無淋巴轉移和遠端轉移;
第1b期:直徑3 ~ 5 cm,無淋巴轉移和遠端轉移;
第2a期(符合任一項):直徑5 ~ 7 cm ,無淋巴轉移和遠端轉移、直徑5 cm ,同側淋巴轉移,無遠端轉移;
第2b期(符合任一項):直徑5 ~ 7 cm,同側淋巴轉移,無遠端轉移、直徑大于7 cm,有或無淋巴轉移,無遠端轉移、任何大小腫瘤有侵犯至胸壁、橫膈膜、縱隔胸膜、膈神經、心包膜,無轉移轉移、腫瘤侵犯至主支氣管,距離氣管隆凸(氣管分支)2 cm以內,但尚未侵犯到氣管隆凸,無遠端轉移、因腫瘤引起單側肺塌陷或阻塞性肺炎,無遠端轉移、在原發腫瘤的同一肺葉內有其他腫瘤,無遠端轉移;
第3a期(符合任一項):任何符合第2b期的條件,且有縱隔腔淋巴轉移者,無遠端轉移、腫瘤侵犯至縱隔腔、心臟、大血管、氣管、食管、脊椎骨骨體、氣管隆凸,無遠端轉移、因腫瘤引起胸膜積水,無遠端轉移、在原發腫瘤的同側肺有其他腫瘤,無遠端轉移。
第3b期(符合任一項):任何符合第3a 期的條件,但有對側淋巴轉移或鎖骨下上淋巴結轉移者,無遠端轉移、腫瘤侵犯至縱隔腔、心臟、大血管、氣管、食管、脊椎骨骨體、氣管隆凸、因腫瘤引起胸膜積水、因腫瘤壓迫神經而發生聲音沙啞或聲帶麻痹者、在原發腫瘤的同側肺有其他腫瘤,且有縱隔腔淋巴轉移,無遠端轉移。
第4a期(符合任一項):原發腫瘤的另一側肺有其他腫瘤者,無遠端轉移、有惡性胸膜積水或心包膜積水者,無遠端轉移;
第4b期:任何腫瘤出現遠處器官(如肝臟、骨骼、腦、腎上腺等)轉移者。
肺癌的治療方式與不良反應
肺癌的治療方式,是要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和身體狀況,家屬、患者與醫師充分溝通后所決定的最佳方案,故決定后應積極配合醫師完成治療,以下為肺癌常見的治療方式。
1. 手術治療
肺癌早期未發生轉移前,大多可使用手術切除的方式,有時可能會合并化療與放射治療。
不良反應:手術常見不良反應為傷口疼痛、手術側手臂不適及呼吸短促。通常需要休養幾個月才能康復。
2.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使用藥物殺死癌細胞或停止它們分裂,而達到停止癌細胞生長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細胞。化學治療藥物口服或注射至體內,經由血液流動達到癌細胞所在之處。
不良反應:主要與化學治療藥物種類相關,常見的有惡心、嘔吐、食欲缺乏、腹瀉、便秘和白細胞計數過低等。
3.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又稱電療,是指使用高熱量X 線或其他種類的放射線,殺死癌細胞或者減緩它生長速度。肺癌放射治療大致可分為體外照射或是將放射物質注入體內的兩種方式。
不良反應:肺癌放療常見不良反應有食管炎、口腔潰瘍、吞咽困難,或是肺部癥狀如咳嗽、呼吸急促、胸悶和肺纖維化等。
4. 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使用藥物或其他物質,可以針對特定基因目標,可以阻斷癌細胞生長或修復,通常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相較傳統化療低。不過,靶向治療并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患者,應與醫師充分討論,聽取醫師專業的建議。
不良反應:常見的有皮疹與腹瀉,也可能有皮膚皸裂、脫屑和類似痤瘡的皮疹。
寄語:以上就是關于肺癌相關的科普知識,當然了,我們在抗癌的過程中也需要多交流、溝通,多聽取癌友們和專業醫生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抱團取暖,如果大家有想跟同是肺癌的癌友們溝通交流,請點擊“了解更多”立即入群哦!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