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忐忑的心情,小唐在等待著HIV的檢測結果。
因為持續性的發熱和腹瀉,他不得不到醫院尋求治療。最初的時候,他原以為自己就是普通的感冒。身在重點大學,每天課業繁重,所以他并沒有把這當回事。
“畢竟21歲的年紀嘛,抵抗力強,抗一下就好了。”
然而,不管他吃什么藥,發熱的癥狀就是不減輕,而且還有愈發加重的趨勢。他開始有點惶惶然了,難道采取預防措施,也不能阻擋艾滋病嗎?每當躺在宿舍的時候,他都會瀏覽知乎上有關男同的話題和問答。
這種話題下幾乎清一色都是匿名回答,可小唐卻能感同身受。
他雖然不敢向家里透露自己是一個gay,但進入大學后,遠離了父母,突然減輕了的學習壓力,讓他的內心有點不知所從。
他短暫交過一個女朋友,可惜找不到感覺很快便分手了。
當他第一次邁進酒吧,并且跟同性之間有過親密接觸后,小唐仿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在知乎上看到過很多高危性生活后,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他不敢冒這個險,所以每次都會戴安全套。然而,命運最終沒有放過他……
結果顯示,小唐確實感染了艾滋病,頓時,他感覺天都塌了。
艾滋病正向學生群體靠近,最小僅14歲
類似小唐這樣的情況,目前并不少見。在知乎上,有關艾滋病以及男同的話題,有極高的關注度,許多都是親歷者在講述自己的事情。
北京的小偉還在14歲的時候,因為經不住同性的引誘發生了性行為,之后便感染上了艾滋病。
據統計,艾滋病已經成為全世界導致10歲到19歲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而在我國,18歲到22歲的感染者,占到了總感染人數的65%,這其中,又有96%的感染者是通過性途徑染上艾滋病的。
年輕化、性途徑、男同性行為,正成為艾滋病侵蝕青年人的三大特色。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以北京市為例,在2015年的時候,全年檢測艾滋病的人次達到了360萬,其中確診者是3181例,超過七成的感染者,是像小偉這樣的男同性行為人群。
換句話說,只要是男同,再有過性行為的,有一半的幾率會中招,這比買彩票的幸運程度高多了。
性教育不足是學生患艾滋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性、血液以及母嬰,如今前者的傳播已經占到了90%以上。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以及陰道分泌物中,在進行性行為的時候,尤其是高危性行為,激烈的運動會導致性器官周圍的皮膚黏膜破損,尤其男同性行為,肛門相比于陰道不會收縮沒有彈性,行事過程中皮膚黏膜破損甚至肛門出血的現象,比異性性行為更常見。
一旦對方是病毒攜帶者,病毒通過破損的部位進入人體,那么你就中招了。
可能有的人會比較費解,為什么艾滋病容易光顧年輕的群體呢?中年人不是也進行性生活嗎,發病的比例怎么不高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年輕人的性觀念,尤其接受過高等教育群體的性觀念,與上代人相比發生了根深蒂固的變化。
相比自己的父輩,年輕一代上過大學的比例要高很多,再加上現時與西方文化元素接軌和互通,年輕人接受的觀念更加多元化。
過去的人們,不是不存在同性戀患者,但是因為價值觀的單一,很多人即便有這種念頭也不敢在實際中越軌。再加上艾滋病出現以及傳播到全球的時間并不長,所以上一輩人規避了這個風險。
可如今呢,不要說男同,即使是一些女同性戀,也敢大聲的表達出來。價值觀的多元化和自由,使得年輕人對于性的態度也愈發不嚴謹。
很多男同性戀的性關系十分混亂,他們的性伴侶不至一位,而正是這種混亂的性關系,使得艾滋病愈發青睞這個群體。
即使是異性性關系,一夜情、約炮、接受性服務等性行為,在年輕的群體中也廣為流行。這不單單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其他的性病也在借機流行。
對待性的態度開放了,但是年輕群體有關性的生理知識卻準備不足,尤其在學校階段,生理課程徒有其表。
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生理知識,現如今都是通過互聯網上的信息而無師自通。由于這些信息良莠不齊,有的人接收到的知識根本就是錯誤的。這就導致在性行為的時候,一些人根本沒有做到或者做對防護。
再者,中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原本緊繃的學習神經突然松弛下來,再加上遠離了家長的視線,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有的人會在性的問題上放縱自己。知乎上很多男同以及感染了艾滋病的人,都是一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所以預防艾滋病,首先要向年輕群體傳授正確的生理知識,要引導并讓他們建立正確的性愛觀,同時在性行為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防護。這樣才能有效降低艾滋病對年輕人的襲擊。
艾滋病離治愈還有多遠?
目前,臨床上治療艾滋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療,也就是俗稱的雞尾酒療法。像西方調雞尾酒那樣,把三種抗病毒藥物按照一定比例,聯合起來使用。
這種治療辦法要嚴格服藥時間以及藥物的劑量一定要準確,堅持服藥的同時,還要檢測病毒載量,預防耐藥性的出現。
這種治療方法可以使得艾滋病患者的壽命延長13.8年,死亡率下降40%。但是,這種辦法只對早期的艾滋病患者有效,中晚期的患者,由于艾滋病毒已經完全侵蝕了人體的免疫系統,任何的抗病毒藥物都起不到作用了。
除此之外,醫學界也一直在研究新的治療方法。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倫敦的一位艾滋病患者在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3年后,病情有效好轉。這也是全世界第二例接受了干細胞移植治療后,病情緩解的患者。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捐獻者的干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抵抗并最終殺死患者體內的艾滋病毒。這是因為捐獻者的干細胞中,擁有一種基因突變。該項療法的主要優勢就是如果移植手術成功,艾滋病患者將能徹底擺脫長期吃藥的困擾。
但是專家也表示,這種方法無論是安全上還是經濟上,目前都還難以推廣。
首要的一點就是基因突變的干細胞捐獻群體很小,而且這種突變大多數只存在于北歐的人群中,找到一個完全匹配的捐獻者很難。
加州大學的醫學副教授蒂莫西·亨里奇也表示,這種治療方法僅限于那些,已經出現了其他病變,需要進行干細胞移植的患者,而很多剛剛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并不適用于這種療法。
何況,醫療小組的古普塔教授也表示,干細胞移植只是使得病情得到了緩解,是否徹底治愈,還有待時間檢驗。
所以,要想找到一種安全、可靠、適用于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的治療方法,醫學界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預防艾滋要做些什么?
因此對于普通大眾而言,避免感染上艾滋病就是最有效的辦法。尤其對于大中學生群體來說,更應該做好預防。這一點,家長也有必要參與其中。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必要的生理知識,一定要向孩子傳授。
我國傳統的觀念是羞于談性,這實際上是錯誤的,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性懵懂的階段,這時候的引導至關重要。
尤其是中學畢業進入大學后,青年群體從束縛的環境中走出,正確的性知識、健康的心態、避免高危性行為、杜絕性伴侶混亂、做好防護措施,至關重要。這需要家長以及學校,在孩子青春期伊始就要做好教育和引導。
而對孩子自身來說,從緊繃的中學時代到相對寬松的大學,要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和新學習節奏,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才能抵御某些不良的誘惑。
做到潔身自好,不亂性自污,便能最大程度避免艾滋病的侵襲。
參考資料:
[1]《艾滋病常見的治療方法》 央視網 2013年11月29日
[2]《全球第二例艾滋病患者或被治愈!艾滋病真的有救了嗎?》 科技日報 2019年3月6日
[3]《中國青少年艾滋感染65%發生在18-22歲 性傳播是主要途徑》 環球網 2017年8月30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